“你指的什么?”
“不就是兼桃那回事吗?”
“我早就这样想了。不过事情没有把握。”洪钧答说:“先要我家老太太点头,这就花了我年把的功夫,才说动了老人家。可是这又不是我一家的事,要族众至亲肯承认,我家老太太为此也很费了一番心血。一直到最近,才疏通成功。”
“喔,原来是这样!”蔼如的心境豁然开朗,歉疚地说:“你一到就告诉我,那— ”她笑笑没有再说下去。
“我怎么能一到就告诉你?自己前途茫茫,不知是何了局,凭什么向你求婚?”
“求婚!”蔼如默默地、重复地念着这两个字,有如咀嚼甘蔗,越咬越甜,以致于忘掉说话。
“话都说清楚了。”洪钧问道:“你的意思到底怎么样呢?”
虽然满心喜悦,千肯万肯,到底也还不好意思亲口许婚。蔼如略有些忸怩地答说:“老太太为我费那么一番心血,我不能不识抬举。不过,你总也得跟我娘说一声。”
“那当然。虽无媒的之言,应有父母之命。我先要看你的意思,再跟你母亲去说。”
“我,我不是说过了吗?”
※ ※ ※
第二天日中时分,两乘轿子由望海阁抬到关帝庙。等阿翠将蔼如扶出轿时,路人纷纷驻足,因为堂客到关帝庙来烧香,是件稀罕的事。
见此光景,蔼如大为踌躇。她倒不怕路人指指点点,怕的是为洪钧招致飞短流长的传言。且不说洪钧在烟台亦是知名人物,任何一男一女在关帝庙拈香盟誓,亦会被人当作新闻传说。看起来,此事断不可行。
念头转到这里,瞥见洪钧亦将下轿,便急急叮嘱阿翠:“你跟三爷去说:不必在这里烧香了!原轿回去。”
语气紧迫,阿翠连应声都顾不得,掉头奔向后面一乘轿子,匆创传话。洪钧亦已发觉路人注目,省会得蔼如的用意,自然照办。
原来说停当的,关帝庙烧罢香,回程便到李婆婆那里。此刻自是照原定的行程,双双来报喜讯。这一次是洪钧先到,轿子等在门口;待蔼如下轿,迎上去问道:“是不是你先跟老太太说了,我再进去?”
这是洪钧第一次称李婆婆为“老太太”。这三个字入耳,蔼如有异样的感觉,当然也觉得安慰与得意。想到母亲听洪钧改口,以尊称相呼时,不知会如何高兴,不由得便展开了极甜的微笑。
“怎么样?”洪钧在催问了,“我看是你先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