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茶水章在的工夫,没让我费过这么大劲。他不但会沏茶,也会读书,但可不像你 这样,话不多,总能说出要害之处。有空你请教请教他去,那不丢人!”
“喳!”太监答应着。
“你去吧。”慈禧垂下眼帘,那位太监慌忙夹着书一路退出起居室。
“这两天儿有什么新鲜事儿吗?”读书太监一走,慈禧便问李莲英。
“珍主子好像三天没吃饭了,”
“是嘛。好汉子就怕三天饿,我就不信她能较过这个劲儿。等看着吧,还有什么?”
“皇上那头儿也安静多了,天黑就睡觉。”
“不弹琴啦?”
“有时也弹,不像头几天,整宿折腾,没完没了的。”
“噢。宫外头呢,有什么说头啊?”
“都说老佛爷圣明,今年准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乐。”
“我不听喜歌儿,你知道我要听什么。”
“嗅,市面儿上嚷嚷动了,说是过了腊月换皇上。”
“谁传出去的?”慈禧一愣,立即追问。
“回老佛爷话,这也没法儿查,不过呢,让平民百姓先嚷嚷嚷嚷也不错,省得到时候一 翻两瞪眼儿,来个‘崩登呛’!”李莲英表现出他坚决站在她的立场上,一心支持她拿掉光 绪。
慈禧没有答腔,下了炕沿,在屋里不停地走动,觉得这个传闻中包含着许多信息,必须 认真对待。底下人,特别是满族的王爷们,都吵着要废掉皇上。其实她何尝不想,只是她比 那些个糊涂虫看得要远一些。当今西方各国对光绪在朝廷实行新政,普遍持赞扬和支持的态 度。相反,对她重新垂帘听政,各国都有许多微词。如果她现在废掉皇上,难免各国出面干 涉。再说全国各地的总督和巡抚都没明确表态,特别是南方各省的官员,对光绪的新政态度 积极,如果宣布废掉皇上,会不会引起内乱很难说了。这些人拥兵自重,万一打着皇上的旗 号挑头闹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是要动光绪,现在也绝不能动。慈禧理清了思路,当即让李莲英准备笔墨,让他替她 拟一个诏书。
李莲英走到靠墙的书案前,打开砚盒,取下笔架上的毛笔,一边磨墨一边说不出的疑 惑。心想这么晚了,什么诏书不能留到明儿再拟?慈禧见他准备好了,便对他说:“我说你 记,明儿交到军机,让他们整理。”然后边走边想,口述着诏书内容。
“圣母皇太后诏曰:近日满城风雨,议论朝政,已属非是。更有居心叵测之徒,竟然飞 短流长,空穴来风,造谣帝位将有更迭,此乃谭嗣同余党借机生风,着令步军统领衙门严查 速办。再有妄议皇位者,定斩不赦… ”
慈禧说说停停,有时想半天才冒出句,有时口若悬河,一口气说了一大串,要等李莲英 记下才能接着往下说。李莲英坐在桌边,一字一句认真记着,心里却说不出的惊讶。他深知 慈禧心里很想废掉光绪,所以迟迟不肯下决心,只是时机不到。为这,她常跟别人说,不准 提废皇上的事,但嘴上这么讲毕竟口说无凭。这会儿她让他记下诏书内容,明儿送到军机处 成了文字,白纸黑字,再要想废皇上就很难很难了。他不明白慈禧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岂不 是自己捆住自己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