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狗是在村北五百米远的乱树林里被杀死的吧?
“是呀!
“这么说,犯人杀了村民之后逃向北边的乱树林,在那里被狗撵上,他就把狗杀死。
大家认为杀狗和杀人所用的凶器一样,而凶器又是在桥下的小溪里发现的。这么一来,
情况就成了这个样子:犯人杀了村民之后曾一度逃到村北的乱树林。在那里把狗杀死又
回到村里,把凶器扔到桥下。我觉得这种行动费解。
“反过来考虑一下如何?”
声音从另一个方向传来。说话的是搜查一科的搜查员佐竹,他是个面目冷酷的人,
部里数他精明能干,人们在背后称他是“鬼竹”。
“反过来?”
北野战战兢兢地反问这位在本部赫赫有名的探员。
“我们不能草率地认为是先杀人后杀狗,说不定先丧命的还是狗呐!
这确实是个新的看法,由于狗是后来才发现的。因而作案顺序也就按发现顺序的先
后考虑了,这可能是来自先入为主的偏见。
“那么,那只狗不是为了报仇……”
“这也可能是先入为主的臆断吧!咱们并未弄清那条狗是不是家犬呀!说不定还是
山里的野狗袭击了犯人,被犯人杀死的哩!在连人都填不饱肚子的穷屯子里,哪会有余
力养狗?而且屯子里不是哪儿也没有狗窝之类的东西吗?”
“那么,杀狗的凶器又该如何解释呢?凶器是斧子,是屯里人的农具。这岂不成了
犯人先进村拿出斧子。砍死狗之后再去袭击村里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