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李江云:“这不是李江云的故事吧?”
“我们不提她的名字吧?”中年人看着李江云说,“就说这事,不提具体人名,好不好?”
“你不会认识她的。”李江云说,“她已经有很多年音讯全无了——他说仍跟她有联系是那种为了显示自己重要的人常玩的手法。”中年人微微地笑,并不介意,对我说:
“你尽可以把这个事当成天方夜潭。这的确是个很老很旧的故事,今天聊起来,纯粹是一种茶余饭后的闲话,与我们在座的都毫不相干。”“对对,咱们只当是都没带脑袋来,只当谁都不是人;这儿也没有一个人,一片田野一地庄稼,农民在施肥,几个远道而来的苍蝇在这儿打转,嗡嗡一阵,庄稼该长该收全没关系。”“你们俩那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劲儿大了。”李江云笑说。
“得这样,”我正儿八经对她说,“要不全不塌实。”
“她父亲是个很有名的语言学教授。”中年人说,“当年可说是名重一时,现在你们是不会听说过的,‘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他就自杀了和他的夫人。我说的这个女人当时还是个女孩子,当然很惨,无处栖身。后来,就是最近我们才知道她还有个弟弟,据说这个弟弟正在找她,我想他也不会找出个结果。正像李江云所说,她已经音讯皆无很多年了。”
“就是见着了也未必认识。”李江云说。
“恐怕是这样。”中年人说,“当时不知道她还有个弟弟,只是看到她孤零一人,无依无靠,很可怜,于是我们就设法把她带到我们一起要去的兵团,本来她是不够格的。在东北兵团我们呆了八年,很艰苦,不必说了,我们都挺过来了。回了城,生活进入了正轨,大家都觉得熬出了头,有什么本事都可以施展了,苦尽甘来了,她却突然垮了,一直好好的也分了差强人意的工作,想考大学也有了机会,她突然垮了。当时大家都在忙,忙上学忙工作忙婚姻忙房子,谁也顾不上谁。我记得我们很多人记得她曾来找过我们,但大家都忙也顾不上细聊,简单说几句就把她打发走了,后来她也就不来了。等大家忙完了都有了着落闲下来想聚聚再见面时她已经变了。先是和我们兵团一个最窝囊最不起眼的人姘居,姘了一段时间就跑到社会上去和各种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出人舞场饭店,打扮得像个交际花,喝酒抽烟,说话也变得粗俗下流,言谈不离饮食男女,别的一概不感兴趣。她本来是个天资很高的人,弹得一手好钢琴,会几门外语,舞跳得好,冰滑得更好,到头来这一切优秀秉赋全成了她卖弄风骚的资本。我想她堪称烂。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委琐不堪的瘸子说起她,那言词简直不堪入耳,连这种东西也没把她当人。”
“他很难过,你发觉没有?”李江云笑着对我说,“他本来对这个女人抱有很大期待。他是个懦弱、自卑的人,一直不敢把他对这个天仙的单恋表露出来,等他觉得自己资本雄厚了可以象贵族似地来一次优雅感人的求婚,却发现他的意中人已经一钱不值了,随便一个骗子、流氓都可以轻易地占有她。”“这种老式的恋爱方式你们年轻人一定不屑吧?”中年人微笑地看着我,看得出来李江云的刻薄话丝毫不能刺伤他,“和你们比起来我们是显得顾虑重重、优柔寡断,这和我们成长的时代的影响有关。我们为个人追求时不像你们那么大胆、一无所有却勇气十足、我认为值就不措一切;我们考虑问题时更多的是注意到和整个方面的平衡。我们受教育一贯是把个人置于一种渺小的境地。这是我们的悲剧也是我们的习惯,很明白却无能为力。”“这话我和李江云说过,”我说,“你不必把我和你们划成两代。”“恐怕不划也是两代。”中年人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你念几年级?”“噢,这么划分不科学。”
“别以为我是小瞧你,如果任我选择,我宁肯和你同龄以具有你的某些勇气。”“没人拦你。”我转向李江云,“我们已圈养改为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