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孟子》
孟轲(约前三七三~约前二八九),字子舆,在战国中期,生在邹国(山东邹县)。
孟轲自命是孔丘的传人一“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说: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
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这是十足以圣人自命了。所以他的结论是:“如欲平治天
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这又十足以道统自承了。虽然这样,在身分关系上,孟轲却
只不过是孔丘的孙子子思的学生的学生而已。
孟轲的地位是累积起来的。到了唐朝,韩愈推崇孟轲是直承道统的人物。到了宋朝,他
配享到孔庙。到了元朝,他被封为亚圣。到了明朝,因为明太祖不喜欢他;吃了一点蹩,后
来就一直风光,直到今天了。
《孟子》一书共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个字,在内容上,理直气壮固多,理不直气壮也不
少。中国人推理不合逻辑,受孟轲的影响应该不少。
《孟子》在北宋以前只是子书,宋仁宗后,才升段为经书,真是愈来愈走运了。
《孟子》中最精华的思想,乃是它的政治哲学。孟轲主张义利之辨,此利乃指自私自利
,不是民生乐利,孟轲从不反对民生乐利,把两种利混为一谈的,不足以知《孟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