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约四一四~四六六),字明远,江苏涟江人。他出身寒门,种田起家,虽然力争
上游,但是,在南北朝时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阶级,是森严的,所以在政治
上,他没有戏唱。在宋文帝时代,他做到中书舍人的官,宋文帝刘义隆是喜欢舞文弄墨的,
“自谓人莫能及”,鲍照深怕自己的文采被皇帝嫉妒,所以故意写些“鄙言累句”,以示退
步,借自污以苟全性命。人们“咸谓〔鲍〕照才尽,实不然也”。
虽然这样,鲍照还是在劫难逃。他最后出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参军。宋明帝即位,晋安王
刘子勋造反,刘子顼起兵响应。结果兵败,鲍照被乱军所杀,年约五十多岁。
五世纪刘宋一代,号称是文学盛世,盛世中最有成就的作者就是鲍照。鲍照二十岁时写
的《行路难》十八首,就是空前的佳作。受了时代的矮化,鲍照是不能人尽其才的,钟嵘
《诗品》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正是指此。
鲍照作品中,有一部分写民间的疾苦、战乱的残酷、离乱的悲情,一股苍茫之气,最为
动人。
谢朓:《谢宣城集》
谢朓(四六四~四九九),字玄晖,河南太康人。他的往父、父亲都是南北朝的官吏,
他的母亲是宋武帝刘骏的女儿长城公主,所以他不但是贵族,也是皇族。他是谢灵运的堂侄
,被称做“小谢”。李白诗中“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就是指他。又因他做
过宣城大守,遂被称做“谢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