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了当代和后代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
范仲淹爱护人才,救济贫困。他把做官的薪水,大都用来资助穷困的读书人;又筹设“
义庄”,供养族中的贫户。他这种“仁人之心”,得力于他的师长戚同文的影响很大。戚同
文一生不蓄私财,舍己为人,范仲淹也是如此。
欧阳修:《欧阳文忠集》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四十岁就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
吉安人。他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买不起纸笔,他母亲用芦草茎画在地上教他,苦学而
成。二十四岁中进士,在地方和中央做官、浮沉,编过《崇文总目》、《新唐书》等学术著
作。
欧阳修为人刚正,排佛老,主节义,但晚年趋于保守。王安石变法时候,他因反对而归
隐,第二年就死了,活了六十六岁。
欧阳修在文章上,开宋朝的先河。他上承韩愈,主张文章要有“明道”、“致用”的功
能,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他笔下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举凡散文、骄文
、史传、诗词,都有很高超的成就,影响到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和后代的文风。他又敢
于运用中文、扩大中文,他写《醉翁亭记》,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其气魄可想!文章刻
石后,他要把“泉冽而酒香”改成“泉香而酒冽”,要重新刻过才罢休,其认真可想!
欧阳修还做过大使,出使契丹,契丹破格派四位贵臣陪他,以示对他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