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龄不要太大,最好是中青年。”
“对,单身最好。主要是这四条,最重要的是前三条。总之,我的原则是人不要多,越少越好,一个最好。这不是人海战术,人多力量大。这是一个数学家破解另一个数学家精心布置的迷魂阵,不论是布迷魂阵的数学家,还是破迷魂阵的数学家,都是百里挑一,非他莫属。我们要找的就是这个百里挑一,非他莫属的人。”又在一沓文件里抽出一本,约有10页,递给孙书记,“这是我们专门组织专家研制出来的两道数学难题,也许对你们数学家来说并不难,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
其实,那是由两部已经破译的中级密码做出来的高等数学题,它当然不是密码的全部,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对数学的某种热情和对密码的某种亲近。目前这种情况下,这是考察人选惟一有效的方式。
孙书记看完以后将文件还给安在天:“只有符合四项条件的同志,才能作为候选对象,来做这两道题。”
“对,然后我们根据各人的解题情况再作商议。”
“好的。”
“四项条件,谁符合、有多少人符合,只有你孙书记知道,我听你的,宁缺毋滥,不凑数儿,多了未必是好事,少了也未必是坏事。明天上午你就组织他们来考试,三个半小时,形式开卷,各人都可以带资料,但必须独立完成。中午,参加考试和监考人员的伙食由我提供,按每人2元的标准叫食堂准备。另外,参考和监考人员每人发3元钱的补贴。这是200元,你先拿着,多退少补。这是介绍信,食堂可以到附近任何粮站或肉店买10斤大米和十斤猪肉。”
孙书记看着厚厚的一沓钱和一页真假难辨的介绍信,受宠若惊,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安在天:“中午的伙食必须保证两菜一汤,菜必须有荤,主食是大米饭或细粮馒头。”
“行。”他低头看手表。
安在天笑了,说:“从你身上,我看到科研工作者特有的精细和固执,比如我们谈话开始和结束时,你都会下意识地看手表,这表明你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对我提出的要求,也总是不轻易表态,深思熟虑后才作出回答。”
//
---------------
《暗算》第十一章(7)
---------------
孙书记也笑了,起身往外走,以至于一直到他拉开门出去,也没有和安在天道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