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当代小说 » 落泪是金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跪”,对千千万万个生活贫困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个痛苦的历程,那是种辛酸的 无奈,那是笔高昂的代价,但同时又是自然界无法取之、只属于人的心灵之窑而独自铸冶的 黄金!

有位大学生告诉我,他最先在学校勤工俭学指导中心安排下当了一阵学校家属楼的水电 收费员,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复杂的活,一个月查收一次,但这位同学说,他负责的那3座楼 里总有那么几户人家在他每次前去收费时说些难听话、做些刁难你的事。

他说有一次上一户家里收费,那主人硬不愿如数交纳电费,理由是怀疑电表不准。那同 学说电表不准与我照章收费无关,我只管自己的职责。那主人就气急败坏地把一张100元的 大票扔在这个同学脸上,说你收呀!你是不是穷疯了想在别人的水电费里抠出你的学费来 呀!

这个同学说他当时真的被气哭了,扔下收费本从此就再没在学校上岗的机会。后来他到 社会上打工,可是打工的经历使他更加饱尝了屈辱与痛苦。他说,时间一长他就明白了,因 为任何一种为别人服务性的低级劳动,都不可避免地碰上这样或那样的不痛快的事,也许正 是这种特殊的磨难,才使得大学生的勤工俭学更为可贵。

这个同学的话有一定道理。在帮助大学生摆脱生活困难的工作中,这几年各学校和各级 共青团组织,通过各自的可能为贫困生们创造了大量的勤工俭学机会。然而学校毕竟不是劳 务市场,即使老师们把本来用不着设岗的许多地方也利用起来,让同学们去象征性地做些勤 工俭学,但终究满足不了所在学校大批的贫困生上岗问题。能在校内上岗的人对贫困生来 说,可比作那些不用愁就有饭碗的“计划分配毕业生”一般,而这部分上岗的人不管是“蓝 领工”还是“白领工”,其实只占大学贫困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绝大多数的贫困生想求 得生存,争取自立,很大程度还得靠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打工。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也真够黑暗与残酷。”几乎每一个在社会上打工的大 学生们,都有这样的深切体会。

确实,大学生打工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接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被贬值的问题,不是特别 的好运,几乎没有一个老板是把前来做工的大学生当作有知识的人来合理聘用,而是作为廉 价的劳动力来录用你。你不是就想得到一份饭钱吗?那你就老老实实放下你大学生的架子, 我这儿可以提供出力换一份钱的差使,如果你想干你就留下,你想获得身分和知识的等值工 作,对不起,请另寻高就。有些修养的老板这样对你说。如果碰上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大 款,那恐怕就是另一种口气了:日娘的,你以为你是什么鸟东西呀?咱这个城市里啊,硕 士、博士的想刷盘子都排着队,像你这样的“笨(本)科”就是给我搓脚端尿最好先自己照 照镜子配不配哩!

你气?那就自个儿受吧。你高傲地甩手起身回校,可这个城市不对“贫民”发放救济 粮,即使发了也轮不到你这高贵的“天之骄子”。你无奈,于是只好“面对现实”而降下一 个大学生的身价,去从事根本不要文化只要能出力流汗的劳工,这种现象在今天的中国社会 更为突出。大量的下岗人员,大量的国家机关精简干部,加上大量的企业不景气,全社会的 劳力过剩,使得人力资源几乎丧失了最基本的择业优势,大学打工族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同样 的挑战。

1998年7月的暑假前,我走进首都几所大学的勤工俭学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的几位 老师,面对多于往年几倍的假期留校学生的打工问题,长吁短叹地直摇头。一个五六千人的 学校,竟然有一两千名学生假期不回家,你是管还是不管?管,你就得给他们安排活,可现 在社会上的下岗人员多于你想打工的学生几十倍!你不管,等9月份开学时他们都不给学校 交学费,倒霉的还是学校。唉,真不知如何是好……透过这声声沉重的叹息,我们不难感受 到现实的严峻。

走,我们自己找活去!同学们这样说,其实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因为长长的暑假是打 工赚钱的最佳时机,非万不得已完全可以不用回家,既可省下一笔路费,更重要的是新学年 的学费、生活费全看这个假期的打工结果。在中国农业大学,我进行了一次“暑假大学生打 工实践的调查”,接受调查的30名同学中有28名非常明确地说,自己留在北京过假期的目 的是为了挣出下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第 78/156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