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当代小说 » 一个传奇的故事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向上转移的总码头,船只向上可达川东、黔东,向下毗连洞庭、长江,地方人事自然也就相
当复杂。城门口照例有军事机关和税收机关各种堂皇布告,同时也有当地党部无效果的政治
宣传品,和广东、上海药房出卖壮阳、补虚伪药,及“活神仙”“王铁嘴”一类看相算命骗
人的各种广告,各自占据城墙一部分。这几乎也是全国同类城市景象。大街上多的是和商品
转销有关的接洽事务的大小老板伙计忙匆匆地来去,更多的是经营最古职业的人物,这些人
在水上虽各有一定住处,在街上依然随地可以碰到。责任大,工作忙,性质杂,人数多,真
正在维持这个水边城市的繁荣,支配一切活动的,还是水上那几千只大小船只和那几万驾船
人。其中“麻阳佬”占比便特重,这些人如何使用他们各不相同各有个性的水上工具,按照
不同的行规、不同的禁忌挣扎生活并生儿育女,我虽说不上十分清楚,却有一定常识。所
以,抗战初期,写了个关于湘西问题的小书时,《常德的船》那一章,内中主要部分,便是
介绍占据一条延长千里沅水的麻阳船只和驾船人的种种,在那一章小文结尾说:常德本身也
类乎一只旱船,……常德县沿沅水上行九十里,即到千五百年前武陵渔人迷路问津的桃
源。……那里河上游一点,有个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影响到湖南时,谈男女解
放,自由平等,剪发恋爱,最先提出要求并争取实现它的,就是这个学校一群女学生。

这只旱船上不仅装了社会上几个知名人士,我还忘了提及几个女学生。这里有因肺病死
去的川东王小姐,有芷江杨小姐,还有……一群单纯热情的女孩子,离开学校离开家庭后,
大都暂时寄居到这个学校里,作为一个临时跳板,预备整顿行装,坚强翅膀,好向广大社会
飞去。书虽读得不怎么多,却为《新青年》一类刊物煽起了青春的狂热,带了点点钱和满脑
子进步社会理想和个人生活幻想,打量向北平、上海跑去,接受她们各自不同的命运。这些
第 4/25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