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当代小说 » 要把金真度与人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的书。
  李觏比王安石大十一岁,他之于王安石,就像施洗者约翰之于那稣。胡适《记李觏的学
说》中未能考订出他们根本是认识的,是一件疏忽,因为王安石《答王景山书》中,早就说
他们认识了。


倪国琏:《康济录》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不博的国家,再加上人口众多,历朝各代的中国人民,经常遭到荒年
的压力。因此,如何应付荒年,就变成了关心民瘼的主题。
  宋朝董煟写《救荒活民书》三卷,“在南宋人著述之中,最切于实用,胜理气心性之空
谈。”元朝张光大跟着写了这书的续集,明朝朱熊跟着写了《救荒活民补遗书》三卷,陈龙
正又跟着把上三书订补出《救荒策会》七卷。此外,明朝朱橚写《救荒本草》二卷,告诉人
们如何在荒年时找野生植物充饥;周孔教、张陛各写《救荒事宜》一卷;清朝初年俞森写
《荒政丛书》十卷。陆曾禹写《救荒谱》。俞森、陆曾禹都是浙江杭县人。
  到了乾隆时候,倪国琏把《救荒谱》做了节本,再由群臣们订正,在全国蝗灾那年(乾
隆四年,一七三九)进呈给皇帝,由皇帝赐名《康济录》,虽然不再有救荒字样,但骨子里
,是典型的救荒手册。
  就这部书里,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多么苦,和中国“仁政”的一面(《康济录》原作当然
是陆曾禹,这里从俗用倪国琏)。
第 94/203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