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当代小说 » 要把金真度与人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阜人。是孔子六十四代孙子。他年轻时候,在石门山中读书,博学多才,精通音律。清朝康
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三十六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负责讲解《论语》等书和
文庙车服礼器,得到国子监博士头衔。后来他出差在外,结识了冒辟疆等“遗民”,使他对
明末清初的遗文逸史感慨颇多,就以之为主题,完成了《桃花扇》。
  《桃花扇》共人有四十出,是中国有史以来,结构最好的历史剧。全剧以明朝复社文人
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为经,以明朝亡国的大小事件为纬,举凡政治腐败、军事黑
暗、党派争斗、贵族糜烂,种种情节,都波澜纸上,要人从“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
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告诉人一个政权,一旦“私君、
私臣、私恩、私仇,南朝无一不私,焉得不亡?”
  《桃花扇》的写作,达十年以上,一六九九年问世,次年孔尚任就丢官了。


施耐庵:《水浒传》

  施耐庵(约一二九六~约一三七○),他的身世已不可考,只知道是元朝赐进士出身,
在浙江杭州做过官,因为和上司不合,就弃官回家,专门著书了。
  《水浒传》相沿是施耐庵作的,事实上,它是以宋江三十六人的真人真事为基础,长时
间累积起来的。早在南宋时候,就有了《花和尚》、《武行者》、《青面碧》等话本。到了
宋末元初,施耐庵把这些扩大的材料,做了总整理(又说罗贯中也整理过),最后成为一大
名著。
第 158/203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