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当代小说 » 要把金真度与人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可见他内心的愤恨。直到八十四岁时候,他还写下
“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的诗句,总认为一息尚存,虽然老去,还是不能坐视
。他最后的绝笔是嘱咐儿子,在国土重光时,别忘了家祭告诉他,这种老人情怀总是诗的精
神,真是一路到底了。


辛弃疾:《稼轩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的父亲辛文郁,大
概去世得很早,他的祖父辛赞,在金人到来、宋室南渡的时候,因为家中人口众多,不能脱
身,就做了“遗民”。辛弃疾出生在沦陷区里,也做了“遗民”。那时候,北方已经沦陷十
多年了。
  在辛弃疾长大以后,他的祖父要他准备地下活动,两次到燕京去观察形势,还没成功,
祖父就死了。辛弃疾二十一岁,起义抗金,不久转到南方,看到朝廷腐败,不肯抗战,很是
悲愤。但他并不灰心,仍旧做救国工作。可是四十年间,他的生命,大部分都不为时用,用
也不得尽其才,最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竟以爱国词人终老田园,死时
六十八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有六百首。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
  “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故往往锋颖太露。然其才情富艳,
第 151/203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