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当代小说 » 孙中山研究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知使馆尚敢进去,益见先生革命之勇敢精神。特将采录理由,附识于此,以释群疑。

孙中山另一位老同志冯自由在《革命逸史》第一集中也说:

中山每日造康寓叙谈,因于途上与使馆随员邓琴斋邂返,邓与中山为旧识,他乡遇故,

颇与往还。邓之友人亦以乡谊之故,渐相结识,但不知为孙文耳。九月初五(阳历十月十一

日)中山偶过使馆门外,遇同乡数人子道,各以粤语问讯,并邀中山入室,略叙乡谊。中山

从之,入门后,即被二人挟持登搂,禁诸室中。

可见孙中山早就知道他自动去的地方是哪里,他写《伦敦被难记》故意说不知是使馆,

并说自己在入门前被挟持,目的是“欲得外人同情,增加满清罪戾,不得不如此立论耳”!

由此可见,《伦敦被难记》的写作,是当时政治宣传品,政治宣传品的目的是政治宣传

,不能算是信史,用信史眼光去看,就未免太不了解政治人物了、就未免太天真了(梁启超
第 55/232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