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左宗棠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③《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三,页四一。
  ①《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李鸿章折》,《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6册,第5-6页。
  ②[清]薛福成:《代李伯相复盛杏荪观察书》,《薛福成选集》,第91页。
  ①《与胡雪岩》,《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九,页五九至六○。
  ①《答王夔石少宗伯》,《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二,页三三。
  ①《试办台糖遗利以浚饷源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三,页五四至五五。
  ①《光绪九年十二月初七日两江总督左宗棠奏》,《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7册,第108页。
  ②《开采徐州铜山县境煤铁援案请减税银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九,页七二。
  ①《筹办沿江陆路电线叶》,《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一,页八至九。
  ②《请旨敕议拓增船炮大厂以图久远析》《左丈襄公全集》奏稿,卷六四,页七。
  ③《筹办海防会商布置机宜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页三六。

 
第六章左宗棠的外交思想
  左宗棠外交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涵他在议论或参与清政府对外交涉事件与活动中的一些看法和主张。在左宗棠人生旅途的后45年里,经历了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等一系列列强侵华的重大事件。他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凌辱,不能不有感而发,有言必出,形成了敢于抵制列强藉端要挟的外交观,在晚清备受欺侮的外交格局中堪称难能可贵。

 
第一节"欲存国体,必难尽协夷情"
  左宗棠在对待有关中外交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均能坚持力挽主权、反对妥协的基本立场,其"欲存国体,必难尽协夷情"一语正体现了他的外交思想的主导意识。还在鸦片战争时期,身为乡曲布衣的左宗棠已经开始对清政府的妥协外交政策加以指陈。他针对琦善在广东的投降行径,作诗写道:"和戎自昔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①他对《南京条约》的签订更感痛心疾首,认为:"时事竟已至此,梦想所不到,古今所未有。"②他此时只能发出慨叹并进而研究"海国故事",企望有朝一日能向清廷进一家之言。左宗棠的言论,同在京师充任翰林院编修的曾国藩所说的"此次议抚,实出于不得已,但使夷人从此永不犯边,四海宴然安堵,则以大事小,乐天之道,孰不以为上策"③的观点相比较,真可谓有天壤之别。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左宗棠尚在湖南巡抚幕府。他一面为镇压太平天国出谋划策,同时也关注着英、法侵华战局的变化。咸丰八年(1853年),英法联军曾攻占大沽,侵至天津郊外,并声言进攻京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对此,左宗棠致函胡林翼说:
第 92/110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