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左宗棠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①[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八、二二。
  ②[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
  ③《会试文·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418页。
  ①[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八。
  ②《上贺庶农先生》,《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页一○。
  ③《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32页。
  ①《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165页。
  ②《论语·宪问》。
  ③《论语·述而》。
  ④《汉书·董仲舒传》。
  ⑤[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一、一六。
  ⑥[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七、五一。
  ①《名利说》,《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43-244页。
  ①《光禄寺典簿陈彝爵禀由山西取道赴辕听候差遣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102页。

 
第二节"穷经将以致用"
  穷经致用,通经致用或经世致用,是左宗棠文化思想中既与儒学传统相联系、又同近代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务实"思想。
  孔子收徒授学,号称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培养了一批经邦治国的有用人才,这固然与孔子的谆谆教诲有关。他对弟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亦奚以为?"①他还注重道德教育,主张"博学于文"②和"行己有耻"③,提倡学与行的结合。这便是孔子创立原始儒学所倡导的学以致用的学风。
  孔子之后,儒学在其两千年的发展史上,可谓学派林立,各有其说,致使孔子思想的原貌被其崇拜者在阐释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形态。尤其是宋明理学大谈天理、理欲、人性、心性,抽象化地把孔子倡导的经世意图演绎到空疏清谈,脱离了儒学经世的轨道。于是,明末清初特别是有清一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通经致用思潮滥筋与勃兴的新格局。
第 71/110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