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名家作品 » 茅盾文学奖第五届作品集《抉择》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文学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独创性的显著标志,是它塑造出时代新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而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内容与新的特点,为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形象和新的光彩。《抉择》在思想上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我以为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党的好干部、市长李高成的崇高形象。

  李高成原是中纺的老厂长。在他领导下,中纺进入了它辉煌的发展时期,并影响、带动了全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革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他因此被提拔为市长,在解决干部多占住房问题和抓城市公路交通建设等工作上成效显著、声名大振。他与新上任的市委书记杨诚虽无深交,但工作关系和谐。他清正廉洁、从不收礼,埋头实干、工作有方,心怀坦荡、品质高尚,是人们公认的“党的好干部”。然而在这场反腐败斗争中,他却经历了空前严峻的考验,经历了感情的剧烈痛苦和灵魂深处的肉搏,他的长处和弱点都经过斗争烈火的锻炼,而终于更加成熟,更加纯粹,并焕发出革命英雄主义的灿烂光华。

  李高成是小说的主人公,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中心。小说的前半部分,是围绕他对中纺领导班子的认识来展开的。他当时的心情心绪,正如吴秘书说的那样,是“工人们说的让你心疼,干部们说的又让你心软”。他当时真的难以相信,他自己亲自定下来的中纺这个领导班子会整个儿地全烂掉了。直到他不但看了中纺职工给他的材料,亲身了解了中纺职工艰难的处境,而且亲自到“青苹果娱乐城”摸到实情,到腐败分子控制的那个“分厂”被打手摔倒并被侮辱性地拖到那伙腐败分子跟前,他才完全看清了事实真相,决心要彻底解决中纺领导班子的腐败问题。在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他尊重事实、谨慎周密的工作作风,而且看到了他坚定的党性原则:无论是谁搞腐败,哪怕是他的老部下、是他美丽温柔的妻子,他也要与之决裂、与之斗争。

  而这场斗争一旦展开,他却陷入极其艰难的处境。不但妻子与他分道扬镳,而且那伙腐败分子利用他妻子接受30万元贿赂款的事,对录音带加以编篡处理,对他进行阴谋暗算。而到处宣扬是他提拔李高成当上市长的省委常务副书记严阵,一面策划暗算李高成的阴谋,一面用只要回到“圈子”里来就保护你,以诱使李高成就范。李高成顶住重重压力,蔑视“圈子”理论,坚决查处腐败。严阵又利用手中职权,批示同意中纺“破产”,下令中止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查处行动,试图瓦解这场反腐败斗争,同时反倒对李高成就30万元事立案审查。事态的发展到了逼迫李高成做出抉择的严重关头:要么站在人民群众一边,坚决进行反腐败斗争,但可能会牺牲自己;要么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与腐败分子同流合污,却可以万事大吉、安享晚年。李高成选择了前者,他向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坚决地表态说:“我宁可毁了我自己,也绝不会让那些腐败分子毁了我们的党,毁了我们的改革,毁了我们的前程!”真是掷地作金石声,浩然正气可贯长虹。正是在这一系列严峻的斗争和考验面前,李高成站起了他崇高的英雄形象。在党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他终于赢得了胜利。

  作为省会市的市长,李高成还是一个相当深刻的思想家。在小说前半部分,他面对工人的控诉、中纺领导班子的辩解,思来想去,反复掂量,既对自己充满自责,又对社会种种不良风气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检讨。在后半部分,面对种种压力和危机,他更对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对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甚至找到腐败分子郭中姚,问他究竟为什么要搞腐败,问他难道就不怕共产党会找他算总帐,对于腐败的主观动机进行了认真的了解和反思。这些描写,在总体上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小说对杨诚、对夏玉莲的描写也是相当成功的。对腐败分子严阵、郭中姚、吴爱珍的描写可以说也相当有深度。不过,比较而言,李高成是最有时代特色、最具思想光彩、最富性格魅力的新的典型人物形象。他无疑是千千万万廉政、勤政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缩影。巴尔扎克说得好:典型人物“是从他们的时代的五脏六腑孕育出来的”。李高成等典型形象的塑造成功,正是作家对时代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感情的结晶,他们也必将帮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我们这个时代,帮助人们努力推动历史的前进。






 
张平《抉择》                
第 9/484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