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名家作品 » 茅盾文学奖第四届作品集《骚动之秋》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临时灵堂一切就绪,肖云嫂被安放在一张行军床上,身上破例地盖上了一面辉
煌的镰刀斧头旗。
十点,县民政局长和镇委书记来了。经镇委办公会议提议并请示县委书记祖远
同意,肖云嫂的遗体火化后,骨灰存放到烈士陵园纪念馆。民政局长和镇委书记来
向肖云嫂告别。吴正山、羸官带着小桑园全体党员和初胜利、张仁等十几名邻近村
庄的支部书记来了。岳鹏程和大桑园党总支几名成员也来了。他第一次没有走在前
面,而是夹在众人中间。他始终低着头,没有向肖云嫂遗体上瞥过一眼,也没有向
小玉和卫士般守护在肖云嫂遗体旁的岳锐面前靠,便消然匆忙地走出院门去了。
一辆束了黑纱的救护车停在街面路口,车上播放着哀乐。许许多多街邻乡亲,
挤在肖云嫂的院子里,站在院子外的胡同口和灵车停靠的街口路边。来的最多的是
老人和孩子。老人们回想起肖云嫂的为人和当年的种种好处,为肖云嫂的遭遇和去
世痛感惋惜。年青人好象忽然发现,在自己的身边,还有肖云嫂这样一位可尊可敬
的人。妇女们、孩子们则更多地受到气氛的感染,在默默地流泪或低声哭泣。
肖云嫂的遗体被抬出院门来了。一队由小桑园的学生和青年组成的“军乐队”,
突然敲起铜鼓和小鼓,吹起号角。鼓乐昂扬。庄严,哀乐变得有气无力了。
肖云嫂的遗体来到人群拥挤的街口,石硼丁儿和另一名少先队员正步迎上前去,
举手行队礼,然后把两条红领中系在了肖云嫂安卧的行军床两旁。
在响彻云霄的鼓乐声中,在如战旗招展的红领中引导下,肖云嫂和她那象征着
一生荣耀的五十四面锦旗一起,登上了灵车。那是按照岳锐的意见安排的,他不忍
心看着那些凝聚血汗的荣耀,成为落满灰尘的“文物”。
第 321/404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