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名家作品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第三届《都市风流》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杨元珍靠近了一些,看见高伯年闭着眼,脸色苍白。她的心哆嗦起来。她希望他能睁眼看到她,又怕他睁眼认出她。
  但他没有睁眼。
  秘书急了:“不行,这样不行,赶快叫司机送市医院。”
  高伯年被抬走了,在场的人忙乱而紧张,谁也没有注意痴愣愣留在屋里的杨元珍。
  外边的雨仍在下。


    四

  高伯年秘书的电话打晚了,当他接通阎市长的电话时,阎鸿唤已经和柳若晨驱车来到普店街。
  六三年这座城市闹大水,阎鸿唤不在这儿,他正在北京上大学。那年普店街的水势他只是听人讲过,今天他看到了,不光是普店街,这城市凡是低洼地段都积着水,普店街更为严重。
  一座城市,经不起自然界赐予的一场无情雨。关键问题在哪里?
  他们先坐车绕着普店街转了一大圈,然后下了车,由张义民引路,穿过一条窄小的胡同。他们走进一家住户。这家只有祖孙三人,老两口盘腿坐在床上,地上有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坐在木盆里划船。
  “你们找谁?”老大爷问,他是个退休工人。
  “我们是市政府的,路过这儿看看。”阎鸿唤回答,然后坐到床沿上,“老师傅,您是这里的老住户吧?”
  “是啊,住了有年头了。”老人说着,赶紧腾出些地方,招呼柳若晨和张义民坐下,“我们这地方,再不修不行啦,排水管道老,堵啦,别说这么大的雨,就是泼盆洗脸水也得渗好一会儿工夫,加上地势低,不淹咋着?你们是市政府的干部,该向市长们反映反映,不能老让老百姓总这么住下去。”
  “老师傅,北边有条街,地势也不高,怎么水不这么大?”阎鸿唤问。
  “哪条?”
  张义民接口道:“普店东街北面的柳州道。”他对这一带非常熟悉。
  “当然。”老人点点头,“柳州道当然没事儿,那条街是五六年修的,年头少,道路宽,排水管粗。那会儿我参加修的,路下设施我一清二楚,不像普店街东西南北,只五三年开过一次槽。”
第 59/260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