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名家作品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第三届《金瓯缺》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在这段时间中宣抚司唯一的新措施就是派刘鞈到真定府去接收早在第一次伐辽战争开始前就由他在那里经手招募的新兵.这支新兵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能击刺骑射,可供前线调拨.另一名幕僚孙渥被派到太原府去协助知府张孝纯募兵,并商量把河东路部分兵员向前方输送的工作.张孝纯身为地方大员,素来又有知兵之称,童贯不得不跟他客气一点,让孙渥去当他的助手.
战争是一种消耗的事业,从长远来看,兵源必须补充,这倒未可厚非.但是无论真定募兵,还是太原征兵,为数都极为有限.现在要紧做的工作很多,特别是经过一战溃败,散处在前线各地的西军还没有完全动员、集中起来,也没有作出任何整顿军务调整前线的计划,倒先去干些不急之务,不知道他们的闷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些什么药?这使得马扩十分纳罕.
此外,马扩还发现新的统帅部确是经过彻底的改组了,改组得面目全非.除了刘延庆本人挂帅印、坐镇统帅部以外,平时进出得最勤的是何灌、辛兴宗弟兄、刘光国、刘光世弟兄、杨惟中、王渊等等.王渊是童贯的亲戚.杨惟中镇压方腊后,朝廷赐田赐宅,都出于童贯一力保荐.他们都是西军中的分裂分子,现在霸占了统帅部,使得西军旧人都裹足不前,有时被迫召来会议,也是默默寡言,瞧着你们怎么办.倒是宣抚司的人员和统帅部的新人们拉得很紧,两者沆瀣一气,十分投契,说出来的话,都是一个调子.
向来不善于发表议论的刘延庆自从挂了帅印后,忽然变得哓哓多言了.他力主持重,反对进兵.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道:我军溃败之余,士气不振,兵力不足,万无可以战胜辽军之理.为今之计,只有派人到金军军前去乞师,请他们回军攻取燕京,我家送些金帛与他,从金人手里取回燕京,才是万全之计.
马扩知道刘延庆向来言不成章,是西军中出名的脓包货.现在即使议论的还是一条歪理,却也能够说得头头是道.这分明是别人借他的嘴巴说出来,试探试探大家的意思.而他也乐得按兵不动,坐享其成,可以说是投其所好的.
一天,刘延庆又在统帅部大放厥词,宣抚司的僚属们从旁你一句、我一句地帮腔,西军旧人都默不作声.马扩实在气愤不过,当着童贯的面,就和刘延庆争论起来.马扩针锋相对地指出:让金人进入居庸关,暴露我方无力攻取燕京的弱点,是愚蠢不过的行为,其后果不堪设想.他斥责刘延庆身为统帅,掌管着七、八万大军,如何说出这等没气力的话来.刘延庆一驳即倒,气得张口结舌,不知所云.这时宣抚司的僚属们又一齐起哄,为刘延庆解围.
"马宣赞有这等本事,单枪匹马去拿下燕京城,事情倒好办了,既省得兴师动众,又省得去与完颜阿骨打那厮盘口舌!"
"马宣赞这等本事也难免在雄州城下吃败仗,如今吃了三天太平饭,又来高谈阔论,信口雌黄了."
这种风凉话是马扩听惯了的,见怪不怪.值得奇怪的倒是向来有些见识的赵良嗣此时也加进来替刘延庆说话.说什么我军暂时无力攻取燕京,借助金军之力,收我渔翁之利,也未始非良策.
"赵龙图直如此小觑我军力量,"由于赵良嗣是辽的降人,他的话特别引起马扩的反感.马扩当即理直气壮地反驳他道,"怎见得我军就无力攻取燕京城?再者你赵龙图久与完颜阿骨打打交道,岂不知他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的贪欲?辽之五都,金军已取其四,剩下一个燕京城,还待借助于他,叫他小看了我将来灭辽以后,岂不将矛锋直指于我……"
马扩还没有说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童贯自己先把这层意思抢着说了:
"将来的事,哪里论得定?只好到时再议了."不过他说的恰巧是马扩想说的反面,表明他是一个十足地道的实用主义者,"我军两番兴师动众,如若连个燕京城也拿不下来,岂不令官家觖望,朝议嚣然?如今打听到金主正在云中奉圣州督师,近在咫尺之间,赵龙图与马宣赞得便前去走一遭,听听他的口气,也无不可."
童贯的话说得首鼠两端,他的目的却是清楚的,就是要不惜任何代价拿下燕京城,以便向朝廷交帐.可见赵良嗣的这个建议早已得到他的默契,可能还是出于他的授意,现在是等于向马扩发布命令了.对此,马扩作了严正的答复:
"今日之事,宣抚要马某去冲锋陷阵,捐生沙场,马某万死不辞.如要马某去干这等丧权辱国、贻祸子孙的勾当,马某却期期不愿奉命."
"马宣赞言重了,"童贯一听马扩说得斩钉截铁,正义凛然,不禁在心里暗暗发笑,"这小子说话咄咄逼人,专门叫人过不去.等到朝旨一到,看你去还是不去?"表面上却仍然陪笑说道,"今天不过大家商议商议,看看有何取胜之道.左右不过是闭谈罢了,并无成议,何必如此认真?"
(二)
但是要不认真地对待童贯的话就会上大当.到了九月初,朝廷果然特派钦差赍来御笔,委赵良嗣为国信使,特擢马扩为国信副使(马扩还是第一次被抬举到这样高的地位),取道代州,前去奉圣州,就近与金主协议合取燕京事项,不得有误.
自己躲在阴暗角落里出鬼主意,还说什么"不必如此认真",事实上却早已奏准朝廷,以官家名义,强人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御笔就是童贯的万应膏药.事情做得顺手,都是他的功劳,万一出了漏子,官家就成为他的挡箭牌,这些都是童贯一贯的伎俩.当初对付种师道如此,如今要对付一个小小的马扩,他用的也是这一手.对此,马扩虽然十分愤慨,却也没有出乎意外.意外的是这次派来颁发圣旨的钦差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密友刘锜,这倒真是想不到的事情.
传达了圣旨,刘锜把马扩拉到下处,详细地告诉他其间的曲折经过.
原来那天争论以后,马扩也料定童贯会奏准朝廷,强迫他出使.为了先发制人,马扩写了一个条陈,剀切明白地捐出:若使女真入关,后必轻侮我朝,为患甚大.他列举了不使女真入关,其利有五,使之入关,其害有九.他不但反对邀请女真进兵居庸关,还积极地主张我军应立即进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燕京城,以防金人背约,遣兵入关,着了我的先鞭,贻后来无穷之祸.然后他分析形势道:辽军一战得利后,反而全师撤退,其故有三:一来因耶律淳之殁,国有内难,回师以固其根本;二来防常胜军异动,以重兵镇慑;三来对付西山各路义军的掣肘.近来打听得义军张关羽所部曾在京西出击一次,契丹军吃了大亏,耶律大石奔命不遑(这时马扩还不知道有关耶律大石的确讯,只能如此推测).他料定我一败之后,不敢再出,我偏要利用他们的内难,出其不意,飙发电举,这不但是形势上的需要,而且也有事实上的可能.我军千万不要磋砣泄杳,再丧失这个大好机会.
第 194/377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