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名家作品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第三届《金瓯缺》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马扩一面驰骑疾进,一面又进一步考虑了以上几点意见.忽然听到蹄声得得,一群人转过一个小山坡,信马归来.为首的一个就是王禀,种师道本人和杨可世、姚平仲等高级将领和一些参谋们也跟在后面.他们的表情是深沉的,说明视察阵地后共同得到局势严重的印象.但是他们意外地看到了马扩,大家都兴奋地惊呼起来.
"闻得贤侄到燕京去了,"种师道紧一紧手里的缰绳,拍马当先,关心地问,"今日怎得回来在这里相见?"
"愚侄出使十余日,在燕京时遇见耶律淳与萧妃,昨日又与耶律大石在新城行馆中相晤.今日归来,正要向主帅禀明一切,兼对目前战局略献芹议,不想在这里碰见主帅,好不凑巧!"
"巧遇,巧遇!"种师道带着既想与马扩谈谈,以倾积闷,又怕谈到问题核心,触动他的烦恼的矛盾心理说,"这里不是谈话之处,贤侄且随俺回军部去再说."
但是马扩已经等不及回到张市,在归途中与种师道并辔联骑时,就性急地向他汇报出使经过,并且直率地把他刚才考虑的几点意见谈出来了.种师道多少已有点重听,在马蹄声中,听话更加费力.但是马扩发现使他心不在焉的不是重听,而是他本人在数败之后,自己也处在十分颓丧的心情中,对战局前途已经失却信心.
马扩谈出了自己的意见后,要求种师道明白答复表态.
"贤侄所说各事,都是洞中机窍,为当前急务."种师道黯然了半天,回答道,"就是俺本人千思万想的也都是这些.无奈宣抚司逐日派人前来聒噪,督过于俺."由于上了年纪,更兼在马上颠了,他说话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一提到宣抚司,他就显然气愤地说,"今日上午,刘参谋又来传宣抚之命,要俺全军撤入雄州;否则,再有挫失,惟俺是问.俺怎当得起这个违令的罪名?撤兵又心所不甘,贤侄且看看俺怎生应付这个局面?"
"宣抚司做不出好事,这是理所当然,"马扩吃惊道,"可是刘参谋久历戎行,素有知兵之称,怎不知敌前退兵,正犯兵家之大忌?想那耶律大石虎视眈眈,正要寻找我军的罅隙.他昨天还在愚侄面前扬言要在三数日内大举进犯.寄语主帅,善为提防,与他一决雌雄.我军如轻于一动,他正好乘虚而入,纵兵追击,那时大局真不堪问闻了.刘参谋怎会如此没分晓?"接着,他紧一紧坐骑,使自己与种师道靠得更近些,情急地劝告道,"主帅一身系全军之重,如今大家的眼睛全望着旌麾,倘使稍有移动,三军必将随之披靡.到了那时,国威堕地,金,辽两邦,交替侵入,朝廷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说到这里,他不禁严重地警告种师道,"将来青史秉笔,褒善贬过,童贯之流固在不齿之列,我公恐也不得辞其咎."
马扩的这句话说得十分郑重,种师道听了不禁大惊失色,他满腹牢骚地为自己辩白道:
"俺怕不省得这个!文人秉笔,是非难辨,史书上多少委曲,他们分解得明白?"接着他愤然说,"用兵之初,俺就与童贯言明在先,将来事有磋砣,俺不任其咎,今日不幸而言中,难道也要俺来负责?"
马扩意识到刚才那句话实在分量太重了,伤了种师道的自尊心,现在竭力把语气缓和下来:
"当务之急,是以全力御敌,力挽狂澜,转败为功.个人的责任又算得什么?将来自有分辨处."然后他扬鞭指着前面一带树林,问道,"在那面依林立寨的是谁的部队?"
"杨统制杨惟中驻在那里."
"建寨必择高阳之地,以利攻守.现今杨统制的营寨东、西、北三面都逼着树林,恐防敌人乘风火攻.更兼我军昼夜眺望,被遮了耳目.这里正居前线冲要之地,他一败就要牵动全局,何不命他迁换一下?"
马扩的意见提得十分中肯.今天早晨,种师道在这里已经来回经过两次,匆促之间,对这个明显的常识性的错误竟然没有看出来,不禁十分歉疚.
"贤侄言之有理,"他转回头去,点头称是,"俺一时失于检点,未及校正.回去后就叫杨惟中迁了营寨."
"定不得耶律大石哪时哪刻又来掩击.我军行动端需神速,千万不得稽误."
马扩眼看着姚平仲带了种师道的令箭驰往杨惟中那里去命令他迁察,才放下了心.然后他又问起:
"愚侄在新城时,曾打发随员赵杰等二员潜回本军阵地,禀陈敌倩,不知家父可曾与主帅谈起此事?"
"俺早晨还与马都监见过面,却不曾谈及此事.马都监与端孺此时都在张市,贤侄顷刻见了面,就可问个请楚."
第 170/377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