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第二届 《钟鼓楼》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边吃边议:如何方能战胜澹台智珠的那位 「师姐」,让老赵和老佟 「幡
然悔悟」?连李铠似乎也已经「进入情况」,理解了明晚在「萃华楼」
「出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谁知濮阳荪几杯汾酒下肚,竟渐渐胡言
乱语起来!……
……一开始,濮阳荪还只不过是语句酸腐,他想出的那个点子,
倒也无妨存以备用:「咱们拉回了佟、赵二位,大家更要鼓舞起来。《木
兰从军》的成绩当更巩固,《卓文君》一炮打红自不待言,此外还可再
接再励,另排新戏。今天路过钟楼,倒勾起我一段回忆。鄙人当年在
辅仁大学就读,辅大校址,离此不远——就在什刹海前海西边的定阜
大街。什刹海前海北沿,昔日有『会贤楼』饭庄,我少不得常去随意
便酌。在那饭桌之上,听得一段『铸钟娘娘』的故事,煞是动人。话
说乾隆年间,重修钟楼之际,铸钟匠姓邓名金寿,有女杏花,年方二
八,窈窕聪慧,侠骨香风。金寿连铸数钟,皆不理想,眼看期限将近,
一筹莫展。杏花怕父亲误期获罪,奋身投炉,遂得精铜,铸出一钟,
声洪音清。投炉时其父阻拦未成,只捉得绣花鞋一只。乾隆得知此事,
敕封杏花为『金炉圣母』,民众遂在铸钟厂前建庙,叫她为『铸钟娘娘』。
传说昔日每晚鸣钟时,阖城母亲尽对小儿女说:『睡吧睡吧,钟楼敲钟
啦,铸钟娘娘要她那只绣花鞋啦……』智珠,你看拿这故事,编上一
出《铸钟记》,你饰杏花,岂不妙哉?……」
当时拉二胡的和弹阮的二位,不禁哄然叫好。连澹台智珠的公公
第 273/494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