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第二届 《钟鼓楼》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垂花门所在的那堵界墙,原来下半截是灰色的水磨砖,上半截是
雪白的粉墙,墙脊上还有精致的瓦饰;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不仅墙脊
上的瓦饰早被人们拆去当作修造小厨房的材料,整堵墙比当年也矮了
一尺还多——七十年代初搞「深挖洞」时,砌防空洞的砖头不够,居
委会下命令让各院都拆去了一些这类界墙以作补充。讲究的四合院,
这里外院的界墙上,往往还嵌著一些透景的变形窗,或扇面形,或仙
桃形,或双菱连环,或石榴朝天……我们讲到的这个四合院,当年也
还没有那么高级。
垂花门的门板早已无存——据说当年的垂花门一般也不上门板;
垂花门两侧原来也有一对石座,今亦无存;垂花门里侧当年有四块木
板构成的影壁 (可装可卸),也早已不知踪影,进垂花门后原有 「抄手
游廊」,即由垂花门里面门洞通向东西厢房并最终合抱于北面正房的门
廊——到过颐和园的乐寿堂两厢,便不难想象其面貌,当然,它绝不
会有那般轩昂华丽——现在除了北面正房部分的门廊尚属完整外,其
余部分仅留残迹,而南面垂花门两边部分连痕迹俱无——「深挖洞」
时因烧砖缺乏木料,那部分走廊的木质部分已全部捐躯于砖窑的灶孔
之中。
当年四合院的里院,才是封建家庭成员的正式住宅。现在张奇林
一家所住的高大宽敞的三间北房,是当年封建家长的住处,当中一间
是家长接受晚辈晨夕问安的地方,也是接待重要或亲密客人的内客厅,
第 233/494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