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第二届 《钟鼓楼》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以来建成的四合院的数位,但直到目前,对于粗暴地对待四合院的行
为——毫不吝惜地加以阉割、毁损乃至拆除,除了少数研究古代建筑
史的专家外,人们似乎大都心平气和。四合院,尤其北京市内的四合
院,又尤其是明清建成的典型四合院,是中国封建文化烂熟阶段的产
物,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研究封建社会晚期
市民社会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建筑艺术、民俗演变、
心理沈淀、人际关系以及时代氛围的绝好资料。从改造北京城的总体
趋向上看,拆毁改建一部分四合院是必不可免的,但一定要有意识地
保留下一批尚属完整的四合院,有的四合院甚至还应当尽可能恢复其
原来的面貌。如果能选择一些居民区,不仅保护好其中的四合院,而
且能保护好相应的街道、胡同,使其成为依稀可辨当年北京风貌的 「保
留区」,则我们那文化素养很高的后人,一定会无限感激我们这一代北
京人的。
西元一千九百八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其中薛家正举行婚礼的这
个位于北京钟鼓楼附近的小院,便是一个虽经一定程度毁损,有所变
形,然而仍堪称典型的一个四合院。
所谓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由四组房屋以方形组合而成的院落。
没有到过北京四合院的人,顾名思义之余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
样的院落有什么稀奇呢?岂不单调、寡味?
其实不然。它在方正之中又颇富于变化,在严谨寡淡之中又蕴含
第 227/494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