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十三家——明末由陕西北部和山西西部起义的农民军共有十三个支派,称做十三家。有时合在一起,有时分开,或者几家合在一起。高迎祥、张献忠、曹操等都各自是一家的首领,地位是平等的。李自成原是高迎祥的部将,高牺牲后他才被推举为高迎祥部队的总首领。十三家后来成了一个习惯的名称。如清朝初年在川东、鄂西持抗清斗争的农民军也号称十三家,实际上绝大部分是李自成的旧部。另外在川北活动的,由黄龙和姚天动领导的农民军也曾十三家。
“即使岳武穆生在今日,恐也会雄图难展,徒自凭栏长啸,壮怀激烈。”
卢象升叹口气说:“伯祥,你看,我一到这里,心中就觉得奇怪。不知何人在大厅座后的屏风上写着文文山的《正气歌》,在这间卧室中挂一幅关公像,好像这就是我的下场。”
“大人!你一身系社稷安危,何出此不祥之言?”
“唉,这是天数!”
“啊?……”
“弟几年来出生入死,心力交瘁,无奈贼愈剿而愈横,虏愈防而愈强。今日大敌压境,京师危急,弟身为总督,欲战不能,不战又无以上对天子,下对士民。处境如此,岂非天数?”
“畿辅屡受鞑子蹂躏,民气可用……”
不等朋友说完,卢象升截住说:“不能光看民气。南宋初年,中原与河北民气何尝不好?无奈朝廷自有主张,致使李纲无功,宗泽殒命,岳少保见害于风波亭。民气有什么用!”
“老大人身为统帅,大局尚有可为,不应如此灰心。”
“不瞒你说,弟从今而后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至于成败利钝,付之天耳。”停一停,卢象升不放心地问,“伯祥,招抚闯贼之议,你可同别人谈过?”
“不曾同别人谈过。”
“此事重大,我劝你千万莫同第二人谈,免得惹出是非。朝廷对张献忠的招抚也只图羁縻一时,以后看情形再说。张献忠并无归顺诚意,熊文灿迟早会败在这件事上。如今谁要是再建议招抚闯贼,那就太不识时务了。”
他们又谈了一些别的问题,不时地发出叹息。约摸到三更时候,杨廷麟告辞要走,因为他明天早晨还要迸宫早朝。卢象升也不留他,叫仆人端出酒来劝他饮了几杯。卢象升原来酒量很大,自从父亲死后,为着守孝,滴酒不再入唇。为着怕路途上会有危险,他派了五十名骑兵把杨廷麟一直送到德胜门。在辕门外分别时,他握着朋友的手说:
“伯祥,请你转告京中故人,我卢象升决不会辜负主恩,也决不会辜负诸位故人和京师百万士民的殷切属望!”
不知是由于他的感情激动,还是由于他的心头上压着难言的愤懑和悲痛情绪,这位勤王大军统帅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声音竟然微微地有点打颤。幸而刺骨的寒风在呼啸着,这种微微的战栗没有被杨廷麟觉察出来。
第二天上午,卢象升把大小将领召集到行辕来听他训话。他叮咛大家尽忠报国,不要因为兵少势孤而气馁。训话刚毕,杨嗣昌到昌平来了。他把杨嗣昌迎进大厅,奉茶以后,开门见山地问:
“学生与高总监分兵的事,阁老大人知道了么?”
杨嗣昌笑着兑:“学生已经知道了。老先生还得分一回兵。”
“什么?!”卢象升掩饰不住吃惊地问,同时感到有一股凉意蓦然从脊背透入心里。他又轻轻地追问一句:“为什么又要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