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来诸降臣也是各式各样都有。有的人等待皇上回京来登极;也有人原已把门上贴的官衔撕掉,今日知道皇上回京,又重新贴了上去。像光时亨这个人,原来劝进的时候,他上过两次表章,十分热心。前天他也把门衔撕掉,躲了起来;今日听说皇上要回北京,又赶快回到家中,重新贴上门衔。”
李过说:“像这样心怀二心之臣,请皇上严加惩办。”
李自成摇摇头,说道:“如今是什么时候,不必管这许多了。”
宋献策禀报说:“刚才我接到探报,追兵有满洲人,也有蒙古人,共有数万。吴三桂的关宁兵走在前边,大约两天内就会来到北京。或走或守,今日必须决定……”
他的话刚刚说到这里,刘宗敏来到。大家停止议论,等待他进来。刘宗敏进来,已经不能躬身行礼。李自成说道:
“捷轩,不必行礼了。你赶快坐下,商议大事要紧。”
刘宗敏坐下说:“敌人二三日内就要追到北京,皇上如何决定?”
李自成沉默不语,虽然他念念不忘登极大典,但是眼下即将退出北京,人心惶惶。文武百官,更是各有打算。将士们死伤惨重,哪有欢快的心情?想到这些情况,他不能不犹豫了。
一个太监跪在帘子外边奏道:“启禀皇爷,礼政府右侍郎杨观光、光禄寺卿李元鼎等偕六个詹翰与光禄寺臣工多人来到武英门,请求召见。”
李自成心中猜到这些人为何前来请求召见,但是他没有说出来,望着牛金星问道:
“这般新降之臣,这时候请求召见,见也不见?”
牛金星说:“大概是为劝进来的,足见诸臣一片忠心,拥戴至诚。”
李自成向外吩咐太监传旨:“诸臣不必觐见,可将奏书呈进,回到各自衙门候旨。”
随即他向宋献策等询问:“你们有何主张?”
宋献策、李岩都说应该迅速登极,不令天下失望。李自成又问李过,李过说道:
“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不登极会使天下臣民失望,各处弟兄灰心。何况事到如今,已经宣布在北京登极。不登极就退出北京,岂不是空来一趟,白白地逼死了崇祯,灭亡了明朝,结果替满洲人做了一件好事,落一个啥声名?”
李自成心中十分沉重,说道:“这样紧急,安能顾到登极?”
刘宗敏忍不住大声说:“若不在北京登极,正了大位,纵然想回到关中,也不可得了。”
他没有解释什么原因,但大家心中都明白,而且知道他这一句简单的话有多么重。
牛金星补充了一句:“必须登极,名正言顺。”